山西省开展“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活动 为长城保护提供依据与指导

时间:2024-06-20 11:46   作者:admin  来源:香江紫荆网       返回首页

  在2018年,山西省实施了“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活动,旨在通过招募长城保护员、募集保护资金、成立民间组织等方式,建立起政府、百姓、长城保护员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长城的新机制。

  2021年,山西省颁布了《长城保护办法》,为全省的长城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

  在2022年,山西省发布了一份名为《山西省长城重要点段保护方案》的文件,旨在推进全省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的构建。

  为了推进2023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的建设工作,我省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层面将进行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

  山西是长城文化资源大省,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在山西,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阳泉等8市39县(市、区),总长1410.06公里,占到全国长城资源的近百分之十,位列全国第三。

  据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包括1个管控保护区、39个主题展示区、20个文旅融合区、95个传统利用区(村)。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省针对境内长城点多线长、保护难度大的问题,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持续开展长城保护修缮工程,以省内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态资源点,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形成了“一带、三段、六区、多点”的总体空间格局。

  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我省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布局,将132个项目纳入省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库管理,忻州长城博物馆等8个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2.92亿元专项资金落地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项目示范引领效应充分彰显。

  与此同时,我省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充分发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作用。截至目前,“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累计投资152.2亿元,建成3074公里,基本覆盖重点展示段点。同步建成了慢行道162公里、驿站22个、房车营地14个、观景台35个,并不同程度配置了广场、停车场、厕所以及旅游标识、解说等公共要素,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长城文化景观带(点),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放性和公益性功能。

  为更好地展示传承长城文化,我省打造出“长城+历史”“长城+生态”“长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以古城、长城文化博物馆、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文旅康养集聚区等多种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载体,雁门关、李二口、老牛湾等景区发展态势喜人。同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带动了长城沿线露营、滑雪、民宿、文创等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的发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保护,不仅带动了周边传统村落的改善和发展,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和壮大。传统村落在得到有效改善的人居环境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长城人家”、“农业观光”、“手工作坊”、“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态。这些业态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探索。例如,代县雁门关—广武城核心展示园区的雁门关村、前腰铺村、后腰铺村被纳入雁门关5A景区范围,成为了吸引大量游客的著名景点。同时,山阴县旧广武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历史文化景点。此外,偏关县老牛湾—丫角山核心展示园区内的老牛湾村、滑石堡村、万家寨村等村落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益。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会继续从多个方面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落实,包括推动相关规划的实施、加强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文旅产品的打造和推广、完善配套设施以及挖掘长城文化的内涵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出山西声音、贡献山西方案、展示山西形象和体现山西担当。在推动规划落地方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在加强长城本体保护方面,该厅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长城修缮和保护工作的监管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标准和措施,以及加强长城本体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长城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