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郭宝昌的自传散文集《只此一个郭宝昌》由三联书店出版

时间:2024-11-02 09:00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返回首页

  著名导演郭宝昌的自传散文集《只此一个郭宝昌》近日由三联书店隆重推出。这部作品不仅集结了郭宝昌生前未曾公之于众的散文佳作,更汇集了亲朋好友对其生平的深情缅怀文章,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导演独一无二的艺术才华和人格魅力。在书中,郭宝昌以他那妙不可言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他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巨变时代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人生旅程,深刻揭示了世间沧桑与多元人性的复杂面貌。此外,书中还精选收录了郭宝昌在不同时期珍藏的私家照片,其中大部分均为首次对外公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卷。

  “一笑解千愁,情意两心通”,这句古语道出了“宝爷”郭宝昌一生的真谛。他,一个情义满腔、交游广泛的人,一生中结交了无数好友。10月23日,一场新书发布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众多“宝爷”的至交好友如陈宝国、刘佩琦、谢飞、侯咏、刘树生、陶庆梅等纷纷莅临现场,共同分享关于郭宝昌的点点滴滴。以下是陈宝国在活动现场的精彩讲述实录。

  陈宝国与郭导的友谊已维持了近三十年,正是通过合作《大宅门》一剧而结识,并在剧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也共同见证了该电视剧的崛起。

  那年,央视决定投拍《大宅门》,在无锡的影视城,几进的白家大院开始搭景,北京这边马不停蹄开始筹备。有一天宝昌导演给我来个信儿,“咱们去趟商店,买点儿东西”。我说,“得嘞,买什么呀?”

  “淘换个物件儿,戏里用得上”。我俩直奔十里河的市场,进门就问“您这儿有烟袋没有”。还真有,我记得是看见过翡翠的,也有玉的,还有象牙的,他就一边看一边嘀咕,他说“这不是七老爷的那烟袋”,没相中。

  有那么一家,我们俩已经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他扭头一看,问“这堆什么东西呀?”掌柜说,“拐棍儿、烟袋之类的”,然后,赶紧擦去尘土摆在柜台之上。

  宝昌导演一眼就瞅准了一根,爱不释手,他说“这就是七爷的那杆烟袋”。这根烟袋话说得有一米来长,这么大一铜锅儿。他说“掌柜的,给我包好了,我结账”。掌柜一打愣,“先生,这东西是真的”。宝昌导演说,“我知道是真的,都包了浆了都”。也不还价,付了钱就带走了。在他眼里,那就是七爷用的东西,无价之宝。

  那根烟袋,一米来长,拿回去,我装上了烟,这烟嘴叼到嘴里头,我自己两手都点不着那火儿。这怎么办呀?“七老爷,大户人家,还用得着自个儿点烟呀?”

  这根烟袋从第一季开始拍,等我们拍到第二季的时候,就没那么长了,至少少了一尺,为什么呀?那烟袋老敲痰盂,有时候控制不好劲儿大了,折了,折了就得剪了,还得重新结上。

  提及痰盂,宝昌导演便风趣地调侃道:“哎呀,有了烟袋自然少不了弹烟灰嘛。”于是,他果断下令:“道具组,快马加鞭,把库房里能找到的所有痰盂都给我搜集来。”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痰盂摆满了半个屋子,任他挑选。 “嘿,这个痰盂放在二姑娘的房间里应该挺合适吧。”然而,这并不是七爷所需求的。道具师指着一只痰盂说:“您瞧瞧,这痰盂多精致。”宝昌导演定睛一看,原来是搪瓷制成的。他皱了皱眉头:“这可不行,七爷的烟袋敲上去,用不了几天,岂不是全刮花了?我告诉你们,去给我找铜制的痰盂,还要做旧一些,做三个。” “为什么要做三个呢?”一旁的人好奇地问道。 “哎,这很简单,万一哪个痰盂不小心敲坏了,咱们手头还有备用的,不至于影响到戏的连贯性。”宝昌导演解释道。

  到了续集的时候,果然如他所说,只剩下了一个幸存者,而且这位幸存者也是伤痕累累。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预言无比准确。这个幸存者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代表了一切。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戏剧中,共有上百号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台词、举止、行踪,以及各自的扮相、服饰和道具。他对这些细节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这一切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