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紧密融合 推动了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
随着线上直播技术的普及,观众们得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赏体验。这不仅体现在新媒体平台上层出不穷的二次创作与演绎作品,更体现在声光电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巧妙结合,为戏曲舞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探索。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戏曲表现形式的不懈创新,更为传统戏曲舞台增添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这种融合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并深深迷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古老的戏曲剧目也因此迎来了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戏曲艺术得以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这一技术革新为戏曲观众数量的激增奠定了基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戏曲摆脱了传统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网络直播、视频分享平台等现代媒介,戏曲得以轻松跨越千山万水,触及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这种变革极大地拓宽了戏曲的传播领域,吸引了众多新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显著提升了戏曲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了解戏曲、爱上戏曲。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很多戏曲演员粉丝数达百万级别。更有热心戏迷自发上传戏曲表演视频,如我主演的昆曲《牡丹亭》,其播放量已突破百万。网络平台让“圈外人”领略了最原汁原味的戏曲,许多未曾接触过戏曲的年轻人赞叹传统艺术之美,而资深戏迷则能在此深入品味戏曲的唱腔与表演艺术。无论观众的兴趣点在哪里,戏曲艺术能够突破界限,深入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生活,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新起点。试想,一座大型剧院满座不过两千余人,而一段百万播放量的戏曲视频,通过数字网络辐射的人数相当于500座大型剧院的观众体量。如此庞大的观众基础与流量,无疑为我们的戏曲艺术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庞大的观众体量下,大数据能够带来直观的、即时的反馈,启发戏曲艺术创作。无论是直播还是视频,后台都可以详细记录统计数据,如完播率、点赞数、收藏数、评论数和转发数等,甚至观众群体的年龄、地域分布等信息也一目了然。大数据还能通过弹幕等形式,实时捕捉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情感反应,了解他们对剧情发展、角色塑造、音乐唱腔等方面的即时评价。以往,在剧场中观剧时,即使观众不喜欢表演,出于剧场礼仪和朋友情谊的考虑,他们往往不好意思中途离场,剧终后仍会热烈鼓掌。因此,演员在剧场得到的反馈很大程度上经过了美化。而在网上,无论你是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还是业余票友,观众一旦对表演有意见,便会在评论区直抒胸臆,甚至毫不留情地关闭视频。某种程度上而言,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不留一点儿情面,但正因如此,我们的创作可以收获更加真实的反馈,这些不留情面的反馈,虽严苛却对创作十分宝贵。
除此之外,互联网大数据还能通过对观众的历史观看记录、社交媒体互动等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观众的审美偏好,直观地呈现出他们的喜好与期待,这有助于戏曲创作者和表演者更加准确把握观众的兴趣和市场动向,从而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吸引力的作品。具体而言,大数据能够通过弹幕等形式实时捕捉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情感反应,了解他们对剧情发展、角色塑造、音乐唱腔等方面的即时评价。例如,有些评论会提到仪态和动作非常贴合角色,那么演员就需要保持下去;有些观众会认为表演少了几分韵味,这就需要我们有所反思,是否与当天表演状态不佳有关,以及如何通过动作神韵去丰富情感表达,或增加表演的“留白”,以获得观众认可。
在数字科技的推动下,网络上技术与艺术实现了深度融合。互动弹幕让观众得以参与视频,他们发送的弹幕直接显示在屏幕上,成了作品创作的一部分;戏迷们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对我们的作品进行画质提升、音质优化、混剪创作等。许多粉丝还会在视频平台上发布多种类型的二次创作作品,比如将昆曲演员的表演混剪,并配以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使得戏曲艺术对广大观众而言更加亲近易懂,有时看到精彩的剪辑,我也不禁连连赞叹。还有些视频添加了唱词解析字幕,被网友们戏称为“扫盲”片,这样年轻人不会因入门太难而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甚至他们还会分享自己对某个词句的理解,形成了和谐的观赏与交流氛围。如果说我们演员的舞台表演属于二度创作,那么我认为网络戏曲观众的这些创作完全可以称之为三度创作。这些网络戏曲作品打破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界限,使这门艺术更加多元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形式,也使其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除了戏曲在网络上的展示,数字科技还催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舞台艺术的新型戏曲艺术形态。借助VR、AR、AI、动作捕捉等技术,许多充满科技感、现代感的戏曲作品应运而生。在我演出的昆曲《1699·桃花扇》中,高科技的舞美灯光设计已能营造出水波荡漾的视觉效果,生动再现了秦淮河畔波光粼粼的景象。数字技术还能帮助我们重塑戏曲人物形象,例如,技术人员通过AI技术提取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录音中的声音特征,模拟他的音色和唱腔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此外,AI还修复了许多经典戏曲剧目,呈现出高清的传世佳作,让观众能在老一辈艺术家细腻的表演中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
十八年前,创新的《1699·桃花扇》吸引了一大批从未接触过昆曲的观众走进剧场,无数观众在领略昆曲魅力后,被传统戏曲文化深深吸引。对于艺术而言,创新是永恒的生存法则,数字科技无疑为戏曲创新提供了强劲的助力。如今,戏曲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观众带来戏曲的“焕新”体验。
当然,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我们在领略数字技术为戏曲带来的诸多便利与机遇之时,亦须坚定地守护艺术的纯粹性和根基。对于戏曲演员而言,熟练掌握四功五法、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是稳固其艺术地位的基石。即便在互联网的洪流中,传统戏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流量,演员们仍需铭记初心,不断磨砺演技,精准把握角色的情感深度,将深厚的戏曲功底视为艺术生命的源泉。至于舞台美术和其他创作者,在借助科技手段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生命的过程中,必须怀着敬畏之心,不宜轻率地改变戏曲表演中那些固有的程式化和写意精神。唯有坚持这样的原则,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这是让戏曲艺术长盛不衰的“王道”。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 1.新时代十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期间举办
- 2.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紧密融合 推动了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
- 3.艺人汪建民于7日因肺腺癌4期去世 因生前欠债丧葬费部分付不出来
- 4.于正旗下女艺人张婉莹针对关于自己的第三者传言回应会维权到底
- 5.泰山“陪爬”这项新兴起的服务模式 正以极快的速度在游客中传播
- 6.今年“十一”假期热门城市景区门票量较2019年增长3倍
- 7.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文旅游的发展给乡村游带来打卡新体验
- 8.第三届岳麓书会“书山有麓·阅读市集”自10月9日-13日举办
- 9.国庆黄金周7天广铁集团共发送旅客1867万人次 同比增加64万人次
- 10.在线旅游平台超四成酒店存在预订后“不可取消”或“取消时限过短”问题
- 11.2024年国庆档以21.04亿元成绩落下帷幕 国产影片票房为20.17亿元
- 12.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俄罗斯巡演最后一站音乐会圆满落幕
- 13.假期县域小城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 带动多个县城文旅订单量快速增长
- 14.“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持续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
- 15.国庆假期湖南长沙一站式湖湘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 16.外国游客除了喜欢深度游、小众游外 “银发游”“亲子游”等成为入境游新热潮
- 17.“走进香港 走进香港电影”为主题的展览在香港国际机场举行开幕仪式
- 18.第九届圣保罗中国电影展在巴西圣保罗文化中心影院拉开帷幕
- 19.国庆期间各地城市公园接待游客超1.21亿人次 丰富了人们的假日生活
- 20.上海昆剧团复排、演员沈昳丽领衔主演昆剧《琵琶行》近日上演
- 21.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仪式在浙江省义乌市植物园举行
- 22.国庆假期丰富的文旅活动带动消费热潮展现出节假日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 23.WTT中国大满贯赛在北京首钢园落幕 中国乒乓球队包揽5个单项冠亚军
- 24.这个国庆假期 旅游叠加返乡,带来新一轮出行热潮
- 25.国庆假期湖南重点监测的353家零售和71家餐饮企业共实现零售总额26.1亿元
- 26.国庆期间多地也举办了车展 汽车消费在国庆假期迎来了一波热潮
- 27.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预计发送旅客1873万人次
- 28.马来西亚导演柯汶利回应与张钧甯恋情 从友情开始慢慢交往
- 29.黄磊在综艺节目中做饭是否好吃引发网友热议 陈赫回应真的很好吃
- 30.国庆假期澳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各大地标景点迎来客流高峰
- 31.国庆节假期第6天 八达岭长城站也迎来了返程高峰
- 32.国庆假期第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162.64万人次 环比下降0.8%
- 33.侃爷二婚妻子比 卡官宣与侃爷分手 不要因为努力让别人开心而让自己失望
- 34.被糖尿病所困扰的中老年群体 在秋冬季节如何做好养生保健
- 35.秋冬交际之时应该如何养生来预防“秋燥”
- 36.教你如何挑选营养健康且适合自己的牛奶
- 37.秋季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 38.一幅人文交融的国庆文旅图景展现出假日生活的多姿多彩
- 39.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开幕 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40.珠海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推出航空航天和国防科普展览与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