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期间举办

时间:2024-10-11 16:52   作者:admin  来源:紫荆在线       返回首页

  近日,在202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的框架下,一场以“重塑·融合·创新——新时代十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论坛”为主题的重要活动成功举行。论坛汇聚了众多业界精英和学者,他们围绕技术与艺术、创作与实践、产业与传播的创新融合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与会嘉宾还就视听文本的美学重构以及中国电视理论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共同为探索未来中国电视艺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性路径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4年10月15日举行的中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堪称一座标志着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继往开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丰碑。在这次座谈会精神的深刻指引下,过去十年间,中国电视艺术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期间,从内容的创作与生产,到广泛传播与接受,再到评价体系、评论机制的完善,以及评优推优活动的开展,乃至产业布局的优化,中国电视艺术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长足进步。这一时期,中国电视艺术在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道路上,成功开辟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为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兴盛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表示,十年来中国电视从艺术形态到叙述方式,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方式,从出品发行到营销观念都发生了质变;以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视动画片、电视文艺片和网络视听节目为主的电视艺术维系提质减量得到了健康良性的发展;电视剧、微短剧共生,全民共创营销,年度剧集市场形成大小屏联动,长短剧互补,线上线下标准趋同的新格局,中国电视已成为亿万百姓的精神刚需。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也是中国网络电视剧制作元年。新技术带动了电视艺术制作和播出平台的变化,自2014年起网络自制剧便成为中国电视剧集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剧集生产中电视剧的数量有所下降,而网剧的产量与播出补充了电视剧的下降数量。

  据介绍,云和数据显示,2021-2022年网络剧上线新剧分别为252部和264部,超出了当年电视剧集数量,较电视剧而言,网络剧质量在提升,其他类型也更加多元。其中2020年是微短剧元年,微短剧成为继网络电影之后又一互联网文艺产品的新类型,并于2021年强势崛起。

  在播出方面,也是从2014年开始开启了全媒体产业链生态布局的新时代,网络平台定制剧比例逐年走高,分账占比下降,形成了定制剧、自制剧、分账剧并存的局面。2023年剧集生产发生了台网权利移位,视频平台获得了剧集生产话语权,平台主导逐渐取代卫视主导,改变了剧集制作的传统发行模式,平台成为电视播出平台的供应商,网台联合走向纵深。

  在制作技术的AI协同方面,以生产式AI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具所掀起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正为中国剧集的生产、发行、传播、营销带来全新的观念更新于消费方式的变化,从而赋予了中国剧集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中国剧集创作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在策划创意、数据抓取、剧本创作、设置制作、传播方式、标准监管等环节进行创新型生态重塑。

  如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手段正推动着科技创新的浪潮,为我国电视剧的制作、发行、传播和营销带来了崭新的思维模式。赵卫防表示。在新技术人工智能对传统电视剧制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与会专家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思考。

  随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应用,影视领域首当其冲地经历了颠覆性的变革,尤其是对于长视频市场或剧集市场的创作者和生产者来说,影响尤为深远。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指出,在未来的视听内容竞争中,创意边界的拓展和成本的降低将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创作能力的差异却在不断扩大,想象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学科交叉能力将成为影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卢蓉教授强调,“如何超越算法,这是所有从业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