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9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10.2万标准箱 再创历史新高

时间:2024-10-25 06:19   作者:admin  来源:紫荆在线       返回首页

  在今年1月至9月份期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3910.2万标准箱,这一数字同比增长了8%,不仅超过了往年同期,更是刷新了历史记录,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上海的两座主要国际机场在航班起降次数、旅客吞吐量以及货邮吞吐量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具体数据分别为60.2万架次、9343.3万人次和307.2万吨,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7.8%、33.5%和12%,这些指标均已经全面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水平,彰显了上海交通枢纽的强大活力和复苏态势。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海上和空中交通枢纽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与提升,这一成就已成为了行业内的共识。然而,提及这些硬性指标,业内专家们似乎已习以为常,因为长期以来,这些优势一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传统强项。唯有当话题转向上海航运“软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高端航运服务能级的稳步提升时,专家们的语气才会逐渐变得充满激情。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上海航运业的全面发展,也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今年上海海事仲裁形成了临时仲裁全链条制度规则体系,成立了航运法律共同体。在制度上,我们接轨国际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婕姝在向记者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许多亮点后,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在国外,由于制度成熟,案例丰富,一般的海事纠纷都会选择临时仲裁,只有复杂的商业纠纷才会选择机构仲裁。但中国海事仲裁起步晚,过去只有机构仲裁,没有临时仲裁的相关规则和制度。

  今年年初,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提到他的担忧,表示现在上海要补齐高端航运服务业短板挑战很大,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比如海事仲裁想要发展,就必须在制度上突破,实现临时仲裁。这是国际通用的规则,但中国却没有经验,不知何时能推出。令他意外的是,今年6月,上海市司法局印发《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试行)》。8月初,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就在虹口北外滩作出裁决;9月底,首次有外方当事人将临时仲裁地由伦敦改至上海……

  令人惊喜的提升同样发生在航运金融保险领域,这一领域曾被视为一块难以啃的“硬骨头”。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航交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推出了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并顺利完成三次交割,其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产品。此外,人保财险在上海发布了全球首款符合“一单制”要求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保险服务。与此同时,中国太保在上海推出了全国首单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进一步丰富了航运金融保险市场的产品体系。

  蔡慧星会长在上海船东协会的发言中提到,推动上海航运金融保险行业的进步,需同步推进两个关键策略:一是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发展路径。二是优化航运金融保险架构,包括改革费率制定机制,增强理赔服务的效率。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