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稻田公园400亩广阔稻田 亩产可达703.5公斤

时间:2024-11-04 10:38   作者:admin  来源:紫荆在线       返回首页

  近期,太原的稻田公园内,400亩稻田呈现一片金色波涛,稻浪随风荡漾,沉实的稻穗弯下了稻杆,四周充满了稻谷的淡雅香气。

  清晨的曙光刚刚洒满大地,稻田便被一片热闹的景象所笼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宁静的清晨被唤醒,一排排红白相间的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它们将沉甸甸的稻穗一卷而入,留下了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不久,金黄的稻谷便装满了收割机的谷仓,随后,这些丰收的果实被搬运到一旁的运输车上,准备送往下一个目的地。

  机器轰鸣中,围田测产同时进行,专家和工作人员选定种植天龙粳12号稻谷的稻田进行测产,收割机按照指挥精准地收割了固定区域内的水稻。“稻谷含水量23%!”水分测量仪精准地读出了机械脱谷后的稻谷含水量。工作人员殷燕峰表示:“这个含水量高于标准,需要经过晾晒,只有达到12%—15%的标准才可装袋入库。”

  为方便称重,工作人员将收割完的稻谷一一装袋过秤。0.25亩稻田收割稻谷总重约197公斤,按照比例公式去除水分和其余杂质后水稻净重177.4公斤,推算得知该品种亩产可达703.5公斤。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天龙粳12号是产量比较高的一个水稻品种,我们种植了30多亩。该品种水稻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病虫害少,更重要的是,品质高、卖相好,口感也好。”稻田公园农业负责人张慧平表示。今年稻田公园共引进13个水稻品种,除天龙粳12号外还有晋稻17号、津稻919号、津稻12号等,400亩稻田平均亩产约为500公斤左右。

  得益于得天独厚肥沃黑土地的滋养和难老泉水灌溉,有着3300年种植历史的晋祠大米以“七蒸不烂、味美而殊”享誉三晋,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贡品”的美誉。作为晋祠大米的核心产区,稻田公园通过培养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用有机肥等措施,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实现了水稻的增收增产。

  据工作人员介绍,收割完的稻谷最终会进入稻田公园的晋祠米铺,一部分用作对外销售,一部分磨成米粉用来DIY米糕。

  据悉,晋源区的稻谷收割季预计将贯穿半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该区将紧扣“丰收”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孩子们将有机会站在交织错落的田埂上,亲身感受稻田丰收的喜悦;他们可以踏入稻田民俗博物馆,深入探索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来到晋祠米铺,孩子们可以亲手制作米糕,细细品味稻米的自然香甜;更可以在稻田艺术体验馆中,通过沉浸式体验“一粒米的旅行”,尽情享受那份休闲而舒适的田园生活时光。

  近年来,晋源区致力于全面推动晋祠大米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实施了系统的产业提升振兴计划。该计划遵循“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发展策略,全面推行了“六统一”的经营模式,即统一品种选育、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加工工艺、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渠道、统一品牌建设,以此确保产业链的协同与高效。通过实施“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的“五良法”,晋源区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为了进一步激励村民参与水稻种植,该区还出台了专项奖励补贴政策,有效提高了村民种植水稻的经济收益,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随着政策的实施和效果的显现,全区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晋祠大米的产业发展正稳步迈向现代化、园区化、标准化和特色化的快速进步轨道。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